一名中考生一名中考家长一名中考班主任

发布时间:2021-11-5 15:11:44   点击数: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复学·样本

一68天,98天。44天,63天。你见过倒计时会增加吗?年的应届中高考生见证了。3月3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5月12日,经省招委会研究决定,年黑龙江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时间为7月14日至16日。他们,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难的一届中高考生。对于本该在学校进行集体紧张复习的他们来说,中高考延期的通知来得比复学的消息更早。5月24日,市教育局发出致全市毕业年级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信中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5月25日高中毕业年级、5月28日初中毕业年级相继开课,学校已准备就绪,只等他们归来。二4万余名高三、初四学生经过漫长的“被动假期”,重新回到校园。如何在疫情困境中找到突围的路,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特别加试题,也是老师和家长必须面对的特别加试题。复学之后,他们的状态如何?陪伴在其身边的家长,是否也会“压力山大”?特殊时期,带领他们最后冲刺的老师,又在做些什么?本期报道把一名中考生、一名中考家长、一名中考班主任的一天状态呈现在你面前。他们是这个巨大的承受着中高考压力的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我们希望通过对他们的观察报道,反映疫情之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他们的选择。三洪省雯,兰德学校九年三班学生,我们记录的主人公之一。中考重压之下,她似乎有些焦虑——吃不下东西,早上强咽下一小碗杂粮粥,吃了一个鸡蛋。她格外珍惜返校复学的不易——这几个月在家里上网课,她才知道能够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面对面一起学习有多么珍贵;得知复课的消息后,她用彩泥捏了一个叼着苹果的小鸟,这是她开心的一种表达。她在战疫中学会了感恩,并从中体会到责任和担当——她在作文中写道:“你们为了人民披上白衣战甲,在生死时速的竞技场,舍身守护着亿万人民的生命……现在,我要努力再努力,积蓄力量,将来也要成为你们中的一员……”她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并为此而努力——她亲手写下自己的目标是一流大学,愿意拼尽全力;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晚上思维比较清晰,小小年纪的她每晚11点半以后才上床睡觉。“即使结果非我所愿,我也要奋力一搏,不负风华正茂,不负沧海横流”。在她身上,你会看到青春年少的自己,单纯而美好。四张静,洪省雯的妈妈,我们记录的第二位主人公。她把女儿放在第一位,但她同时也说“:女儿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不会围着她转,一切以她的意志为转移。”她有自己的事业,是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规划设计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上周新接了项目,到了单位就心无旁骛地工作。她有些小心翼翼。女儿不让动房间里的东西,她打扫时会尽量避开;女儿当天考试,她从没主动问过一句有关考试的事儿。她在陪伴中学会与叛逆期的女儿“和解”。从女儿小时候的严厉急躁,到现在的难得糊涂、善解人意,做到了信任和“放手”。她能够在考前保持情绪的稳定:只有自己的态度足够平和,她的成绩才会稳定。她正确看待疫情,并及时疏导女儿的小紧张,让女儿有安全感。直言疫情对孩子学习肯定有影响,但不用因为这个而着急,因为大家都一样。“青年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这句叮嘱,凝聚着家长的心得和期望。看到她,你是不是会想起多年前自己高考时的父母?五白玉,洪省雯的班主任,我们记录的第三位主人公。她忙得像陀螺,甚至没有时间吃上一顿像样的饭,早上喝碗粥、吃个鸡蛋就匆匆跑出家门,中午在学校吃了份盒饭,便于下午回家就能上网课。即使是吃饭的时候,她仍是一边往嘴里扒拉着饭,一边看着各种群内的通知,生怕漏掉重要的消息。她解锁了直播网课的新技能,总结出直播和视频会议的不同优势,要求所有学生上课时全程打开摄像头,而且必须穿校服,不仅让学生有仪式感,她也能随时感知学生的状态。她把大部分精力给了学生,甚至没空看管自己的高三儿子,不仅生活上对儿子照顾不周,学习上也得先可自己的学生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是去年全国3卷的漫画作文题目,这句告别语道出了包括白玉在内的所有老师的不舍,还有最后的引领。多年后想起毕业前的时光,想起那些曾经严厉的老师,你是否也会和这个漫画作者一样百感交集?六疫情是一种考验、一种警醒、一种启示;而教育本身则是一种唤醒、一种哺育、一种引领。疫情之下的中高考,对中高考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心理状态提出了挑战。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更是不同学校、不同家庭间的较量。在这个特殊时期,自主能力强、学习方法科学、心态好的同学,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而学生、家庭、学校三者良好互动,构建育人共同体的“金三角”,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助于考生的健康成长。通过采写这期复学样本,我们欣喜地发现,最难的一届考生,也是最有希望的一届考生——他们在父母和师长的陪伴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保障下,正以健康之姿、向光之势,为理想只争朝夕、风雨兼程。本报记者吴金华

实录初四学生洪省雯的一天

时间精算到分,珍惜在学校上的每一节课夏日的晨光,透过薄云照到青翠的绿叶上,闪闪发光。迎面吹来的风,轻轻吹走残存的睡意。6月4日7:12,一名穿着红白相间上衣、黑白条裤子,扎着马尾辫,戴着棕色眼镜、白色口罩的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一路小跑赶到兰德学校门口。她就是洪省雯,兰德学校九年三班学生,一名刚刚复学不久的初四学生。这里记录的便是她的一天,也是疫情防控时期全市中考生的缩影。

复学后在学校上的每一节课,洪省雯都倍加珍惜。

回归复学后首次考试·她在作文中写下梦想临近中考,又刚刚复学,每名初四学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本就食欲一般的洪省雯最近更是吃不下东西,早上只喝了一小碗粥,吃了一个鸡蛋。“老师好!”量过体温后,洪省雯站到操场上写着“间隔1.5米”的红色警示线上排队。两分钟前,另一个班的初四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走进了教学楼。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入校时间,各班级错时进班。学生有序地进入教学楼。7:20,学生到齐,班主任白玉将大家带进教室。从操场到教室的路上,随处可见指示标志。洪省雯坐到座位上,首先将每天要带的防疫物品(两个口罩,一袋消毒湿巾)放在桌子上等待检查,之后将后排传递过来的英语卷子和错题本交到老师手里。“书写!时间!规范!”白玉在黑板的左侧写下这6个大字。复学后,初四只上半天课,当天学校组织复课后的首次考试。白玉叮嘱着学生们答题要注意的事项,洪省雯认真地听着。黑板的右上角,“距中考40天”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下面还粘贴着一张疫情防控期间的“入校行走路线图”。7:40,语文考试开始。洪省雯拿到卷子,快速浏览了一遍,便低头答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户照到她粉色的笔尖和头绳上,柔和、宁静。和很多女孩一样,喜欢粉色的洪省雯正如此时的太阳,向着梦想的方向,努力爬升。语文考试,洪省雯在作文中写下梦想。9:40,语文考试结束,作文题目是《向白衣天使致敬》,洪省雯写道:“‘国有战,战必召,召必回,回必胜’的口号,是你们冲锋的号角,让病毒望而却步。你们为了人民披上白衣战甲,舍身守护着亿万人的生命……现在,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复学时光,积蓄力量,将来也要成为你们中的一员……”“这几个月在家里上网课,才知道和老师、同学面对面一起学习有多么珍贵。”洪省雯说,在得知复课的消息后,她用彩泥捏了一个叼着苹果的小鸟,这是她开心的一种表达。她在作文中写的每一句话,都是真情实感。复课后,在学校上的每一节课,她都倍加珍惜。

学生安静地答题。

减压在座位上做课间操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去卫生间时,洪省雯拿出语文书走到窗前,摘下口罩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查看了几道题是否答对。之后回到教室,和同学在座位上跟着视频做课间操。旋律欢快的课间操,既驱走了困意,也舒展了筋骨,缓解疲惫。旋律欢快的课间操,既驱走了困意,也舒展了筋骨。9:50,数学考试开始。洪省雯眉头紧锁,在一道题上犹豫一会儿后,跳了过去,答下一道题。“不用扬鞭自奋蹄”是班主任对洪省雯的评价,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听课,洪省雯从来都是严谨认真。如果有哪次考试没有考好,不等老师督促,洪省雯便会自己查找原因。11:50,数学考试结束,到了放学时间。老师让交卷的时候,洪省雯一边往前面走,一边盯着手里的试卷看。“我答得不好,有一道题没做上,你答上了吗?”洪省雯回到座位后,问旁边的女同学。“每次考得不理想,妈妈都会开导我。”洪省雯说,在家里上网课,还是少了些紧迫感和学习的氛围,好在现在复课了,他们还有时间去查缺补漏。洪省雯和同学排着队,走到了操场上。正午的阳光洒到绿草如茵的操场上,令人身心舒畅。白玉想让摄像记者给孩子们拍一张合影,哪怕戴着口罩,也有着珍贵的意义。学生们戴上了之前在家里设计好的创意口罩,这是白玉老师布置的特殊作业,想让孩子们释放一下压力,将“心情”画在口罩上。洪省雯在口罩上画的是一轮升起的太阳。依次坐在学校运动场的椅子上,摄像记者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洪省雯很激动,她说没想到在毕业前还能和老师、同学合影,她以为自己的毕业照只能是拼在“云”上那种呢。紧迫时间精确到分洪省雯12:35到家,饭菜摆在了桌子上,有豆角炖五花肉,土豆炖豆腐,凉拌黄瓜丝。洪省雯和妈妈坐在饭桌前,妈妈问她在学校怎么样。“考试了,还照了合影,挺开心的。”妈妈没有再问洪省雯考得怎么样,只是不停地给她夹菜,问她有没有喝水。“忘带了,不渴,也没喝。”“明天想着点,别忘带了。”妈妈嘱咐。洪省雯点头,答应得很痛快。洪省雯午饭只吃了一小碗米饭,下午13:30上网课,还有40分钟。自从上了初四,洪省雯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分。她洗了个头,妈妈帮她把头发吹干后,就忙着做家务了。洪省雯来到自己的小屋,坐在学习桌前拿出了数学练习册,开始查找没有做上的那类题。洪省雯认真地写作业。学习桌的一角粘着十几张《海贼王》卡通人物粘贴,桌上堆满了学习资料,在角落里摆放着一个小风扇,一个笔盒,还有一面小镜子,蓝色皮质的镜子外套上写着:“我的目标是一流大学,如果考不上,至少我曾经努力过。”“这是《海贼王》里面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在家里摘下了口罩,洪省雯的表情丰富了起来,她笑着说,“小风扇是初二过生日时闺蜜送我的,笔是初三过生日时闺蜜送我的,我只有开心的时候才用它写字,平时舍不得用。”这间屋子是洪省雯的私有空间,摆满书的桌子有点乱,可她只允许妈妈收拾书桌以外的空间,因为资料一动就找不到了。洪省雯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类书籍,有《史记》《尚书》《论语》等,洪省雯很爱读书,可现在几乎没有时间读课外书了。即使偶尔翻阅,也是为了查找写作文的素材。希望站在窗前背单词上网课的时间到了,洪省雯坐在了电脑桌前。虽然老师看不见自己,但她仍然穿着干净的校服。这是班主任对他们的要求,白玉希望通过这种仪式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下午的网课有3节,4:50结束,洪省雯只在课间上了两趟厕所,便一直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妈妈怕打扰到她,将房间门轻轻关上,小心翼翼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网课结束后,洪省雯说自己不饿,不想吃晚饭了。妈妈洗好了一盆水果,让她先吃点,晚饭晚点吃。洪省雯吃了点水果,便开始写作业。“明天要考物理和英语,物理电学那里学得不太好,我得再看看错题。”每科洪省雯都有错题本,她拿出了物理错题本翻看着。复习英语单词时,洪省雯打开了窗户,站在了米袋子上,大声背着。疫情期间宅在家里不能出门时,洪省雯就喜欢站在米袋子上看着窗外背东西。爸爸妈妈发现了这个“秘密”,一直没有吃袋子里的米。“姐姐,你看这是我新买的玩具。”对面楼上,一个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对着窗口喊,孩子妈妈让孩子不要喊,因为姐姐正在学习。看着对面楼的小朋友,洪省雯说,感觉昨天自己还像这个小孩儿一样,在外婆家附近的树林里无忧无虑地采蘑菇,今天就长大了,就要面临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了。考进实验中学是洪省雯的目标,她在做最后的冲刺。因为第二天要考试,老师没有留太多的作业,晚上8点,洪省雯写完作业,在妈妈的劝说下喝了点鸡蛋羹。这个时候,就像是她的大课间,她会和妈妈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事,最多半个小时,她就投入到新一轮复习中。“要学的太多了,晚上我的思维比较清晰,所以会学得久一点。”11:30,洪省雯才上床睡觉,临睡前喝了一杯热牛奶,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别害怕,往前冲,将太阳拥抱在心中。怀揣梦想罗盘,指针统统不要,心中都有一份指引未来的航海图。勇往直前,向着希望的彼岸,青春便是那披荆斩棘的力量……”这是洪省雯写在笔记本上的一首小诗,她这样鼓励着自己。

本报记者沈艳茹文

本报记者李后冬摄

实录初四家长张静的一天我的态度足够平和,她的成绩才稳定洪省雯的妈妈叫张静,今年45岁。娘俩手拉手走在一起的时候,能发现她比女儿矮半个头。张静说:“女儿不是我生活的全部。”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张静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不紧逼、不唠叨。无论是疫情防控期间还是复学开课,一家三口始终在各自的“轨道”坚守,向着自己的“小目标”努力。因为时间紧,早晨家里几乎没人说话6月4日,是女儿复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和往常一样,洪爸爸6:00起床做早饭。杂粮粥是前一晚就做好的,煮鸡蛋、小馒头,拌个凉菜,简单又营养。张静6:20起床,因为知道女儿得再赖会儿床,她脚步尽量轻,洗漱都会注意关上门。6:45,娘俩开始吃饭,爸爸则在厨房收拾。因为时间紧,这会儿家里几乎没人说话,只有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7:03,张静有点着急,先下楼热车。等送走了娘俩,爸爸才坐下吃饭。“每天早上都跟‘打仗’似的。”张静说:“要准备考试,孩子昨天很晚才睡。她能熬夜不能起早,我和她爸也想让她多睡会儿。”整个早上,三人谁都没提考试的事儿。送女儿到校门口,张静也只是叮嘱女儿要“多喝水”。张静和女儿手拉手去学校。上周新接了项目,到了单位就心无旁骛地工作目送女儿进了学校,张静开车往单位赶。她是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规划设计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上个礼拜,单位接了个新项目,她是项目负责人。7:55,张静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今天上午得去看现场,需要提前把工作都安排好。”整理好相关资料,在笔记本上记好注意事项,9时,张静和同事准时出发。观察、测量、记录……工作状态下的张静十分干练,东西摆到哪,线怎么走,怎么设计,最后怎么落在图纸上,她一丝不苟、心无旁骛。“家庭和工作要分开。”张静说,她每天都会尽量在上班时间将工作处理好。由于张静最近比较忙,所以爸爸“主内”的时间要多一些。“过日子就是这样,谁有时间,就多担待一些。”“女儿第一次摸底考试,担心吗?”记者问。“疫情期间她挺认学,这次就算考不好,也有下次,没啥担心的。”张静说。张静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爸爸临时有事,也为娘俩做好了饭临近中午,在家准备午饭的爸爸需要出去一趟,就给张静打了个电话。张静跟领导说明情况,请假往家赶。“饭做完了吗?”张静问。“做完了,孩子几点放学?”洪爸爸说。“今天好像得晚点,说得12点10分。你吃了吗?”“甭管我了,你们先吃,吃完了把碗放那儿,我回来刷。”说完,洪爸爸抓起外套出了门。洪爸爸平时话不多,但很尊重妻子。当张静和女儿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爸爸常常劝女儿:“你妈妈说的话你好好琢磨琢磨,慢慢想。”“你看,这是我爱吃的豆腐,豆角是我姑娘爱吃的。”掀开锅,张静笑得特别满足:“我不善厨艺,一日三餐,都是她爸爸张罗,总是做我们娘俩爱吃的。”张静家里的陈设十分简洁,为了不打扰女儿学习,电视机成了摆设。在家等女儿放学时,张静接了两个单位的“对,家里临时有事……你等一下,我再问问……嗯,行,我中午帮你催一下……好的好的,没事……”张静给女儿夹菜。有一种压力,叫上有老下有小就在张静眉头紧锁处理单位事务时,敲门声响起,女儿中午放学回来了。张静揉揉脸,舒展笑容,迎了上去。“饿了吧,赶紧洗手吃饭。”女儿洗手的功夫,张静抓紧给同事发信息。“妈,今天考完试,我们班拍照了,就在学校操场上。”饭桌上,女儿兴致勃勃地跟张静说着学校发生的事情。张静耐心地听着,偶尔给女儿夹两筷子菜。临近13:00,张静接到了父亲的电话,一看来电号码,她一拍脑门:“哎呀呀,忘了忘了。”原来,张静之前说了中午下班时间去看父母的,临时请假回家,也忘了跟父亲交代一声。听说是因为宝贝外孙女被放了鸽子,老父亲一肚子的怨言立马烟消云散,叮嘱几句就挂了电话。“前段时间,我妈总睡不好觉,得有一个多月吧,还不让别人跟我说。”张静说,父母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岁数大了,跟她又总是报喜不报忧:“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封闭,天天见不到面,只能打电话,我那会儿特别怕他俩生病,身边没人照顾,真的太担心了。”女儿不让动房间的东西,她打扫时会尽量避开13:30,洪省雯坐到电脑桌前上网课,张静开始收拾屋子。从始至终,没问过一句有关考试的事儿。“孩子知道上进,考不好也不用我说,自己就上火了,我还得劝她。”张静说,女儿的成绩在全年级并不算拔尖:“她目前的成绩,能不能考上实验中学也不好说,但平时学习还算努力,就是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晚上也得学到11点,就是没考上实验中学,我也挺知足了。我跟她也是这么说的,努力了就行。”最让张静烦恼的是女儿的房间——书铺了半张床,书桌上的文具、书本也乱糟糟地堆着。“不让我收拾,一动就急,说我碰了,她就找不到了。”打扫时,张静也就拖拖地、擦擦灰。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在保持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将书本摞得更整齐一些。女儿上了初四,张静就刻意避免跟她产生正面冲突。“她生气了,说话会大声,后来我慢慢也知道了,就尽量不去惹她。她嗓门高了,我就不说话了。”张静说。张静给女儿洗衣服。张静给女儿整理书籍。偶尔发现女儿溜号,也不会出声提醒打扫完,张静就坐在另一个房间的床上看书。偶尔去卫生间的时候,才会回头看一眼女儿,发现她在玩儿,也不会出声提醒。“我现在算是把以前的毛病都改过来了。”女儿小时候,张静其实是一直盯着她做作业的。发现有溜号、小动作,马上纠正,生气的时候甚至会动手。到了初一下学期,张静发现女儿开始“反抗”,甚至给房门上锁,不想让妈妈进入自己的“领地”。初三时,女儿迷上了《海贼王》,一部目前更新到集的动画片。她跟张静要求,每周看两个小时。最开始张静怕孩子上瘾,不同意:“这么多集,啥时候能看完啊,再说你上课、写作业时也惦记着,注意力不集中,咋办?”“我拿成绩说话,如果下降了,你可以不让我看,如果成绩没下降,你就答应我可以看。”几番斗争,最后妥协的是张静。从那以后,无论上课还是放假,每周五晚上的6:30-8:30,是洪省雯雷打不动的“追剧时间”。女儿的种种做法,也让张静开始反思,慢慢地学着放手。“没成想,我放手了,不管那么多了,她成绩反而上去了,而且亲子关系也好转了,她房间也不关门了,越来越信任我们。”对此,张静总结道:“只有你的态度足够平和,她的成绩才会稳定。”就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女儿在家上了近三个月网课,状态始终不错。“自己在房间里,肯定有溜号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肯定在学习。”晚饭后,娘俩放松地聊天吃晚饭时,女儿主动跟妈妈说起了考试的事儿。“老师说这次题难,前面的选择、填空我都答得挺好的。今天语文有一道题,考修辞手法,两个班,就我一个人答对了。”说这话的时候,女儿眼里亮晶晶的,一脸的“快表扬我”。张静揉了揉她的头发说:“别骄傲。”第二天还要考试,吃完晚饭,女儿没有像往常一样进房间学习,而是拉着妈妈,要张静陪她唠嗑。娘俩一个坐着,一个躺着,女儿讲学校里,谁谁被罚站了、班里男生心目中的“女神”是谁;张静跟她说接了什么新项目、几个人参加,多长时间完成……“如果没有疫情,这会儿都要中考了。”张静说。“那么早考试干啥,晚点我还能多学几天,没准还能多得几分。”洪省雯说。这期间,娘俩还头挨头地翻手机,给自己和对方挑漂亮衣服和鞋子。张静告诉女儿:“以后你在哪,妈妈就在附近买个小房子,能跟着你就行。”洪省雯豪气地搂着妈妈的肩膀保证:“妈,你放心,我以后不会啃老的。”心疼女儿,希望中考早点到来聊完天,女儿去学习,11:30才上床睡觉。“这次是复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而且是好多学校一起联考。她或许是胸于成竹了,或许是学不下去了,才来找我聊天的。”对女儿的“反常”行为,张静很理解:“我知道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孩子肯定也明白。她不主动学习,家长强加于她,也无济于事。她自己认识上来了,主动去学,才能学好。”洪爸爸回家的时候,女儿都睡熟了。张静把这一天的事儿转述给他。洪爸爸始终笑眯眯地,一边翻冰箱,一边念叨着家里的水果没有了,第二天一定要把女儿爱吃的杨梅“补充上来”。张静坦言,她之所以想中考早点到来,是因为心疼女儿。“今天是特殊,早点睡了,往常都是要熬到12点才肯撂下笔,有几次都是我半夜醒来,发现她还没睡,把她揪到床上去的。我希望她每天11点半就能睡觉,好保证第二天的学习效率。她有时候一学就是两个多小时,连口水都不喝。”“网课没有在学校的学习效率高,疫情对孩子的学习肯定有影响,但我俩都没有因为这个而着急,因为大家都一样。”张静笑着说:“这算不算自我安慰?”本报记者程诚文本报记者李后冬摄实录初四班主任白玉的一天解锁新技能,斜杠老师是这样炼成的“斜杠”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指不满足“专一职业”而选择多重职业、多重身份、多元生活的职业人士,通常用斜杠来区分一个人的不同身份,比如,记者/作家/顾问/健身教练。“停课不停学”,学生的“暂停键”成了老师的“加速键”,“新技能”纷纷解锁,复学复课后,新“身份”更是接二连三,一个个“斜杠老师”由此产生。兰德学校九年三班班主任白玉老师就是其中一员。6月4日,记者走近白玉老师,看看她的“网红”/“龙姐”“/阿炳”“/寨主”身份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白玉查看学生的答题进度。

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baobianji.com/wbxg/13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