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卓玛
上海市场不在上海,在洛阳的涧西。
30多年前,还是大学生的我,从安乐窝穿越大半个洛阳城,来逛上海市场。
那时,青岛路北段东西两边,摆着数不清的流动摊儿。长短不一的袜子、各种款式的皮带、各式花样的衣裤、各类材质的鞋子,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我和同学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问价,试穿,过足了瘾。
有一年夏天,舅舅让我给妈带10块钱,我径直跑到上海市场,喜滋滋地买了一条碎花连衣裙。
回到家中,妈连夸我裙子好看,我却吞吞吐吐地说,是花了舅舅捎给她的钱……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分到洛轴二中任教,最令我高兴的是,离上海市场太近了,因此,多了不少和同学们相见的机会。
有天下午放学,刚走到单身宿舍门口,就听到有人叫我。回头一看,同学桃正提着大包小包冲我笑,不用问,准是从上海市场过来的。
还有一次,我上完课回到办公室,见座位上坐了个人。
原来,在老城上班的大学同学,为了去探望在部队的男朋友,专门调休一天到上海市场买衣服,没承想钱丢了,只好就近找我求助。
那时我每月才40多块钱,几乎月月光,我二话没说,把刚发的工资全掏给了她……
离上海市场近,也更真切地见证了工业大区的变迁。
每到4月,牡丹花盛开的时候,人们潮涌而至。
上午逛上百大楼,中午在紧邻花鸟市场的美食街尝美味,下午逛牡丹公园,晚上必定留在公园赏花灯……
“昼赏牡丹夜观灯”,人如潮人如海的盛况,非亲历,不能言。
说到灯,涧西人当然忘不了,每年正月十五,从广州市场到上海市场的景华路两边,满是有着鲜明的五大厂矿烙印的大型电动花灯。
大人举着孩子,孩子举着糖葫芦,人随人流蜗行,眼随花灯流转,议论着,欢笑着……述不尽工业大区的繁华和富有。
那些年,涧西人只要说逛街就是逛上海市场;
那些年,每逢过年洛阳人都会和朋友去上海市场买衣服,过年在这儿买套衣服穿,一整年出门都很神气;
那些年,给人介绍对象,一说小伙儿住上海市场附近,亲事就能成一半;
那些年,我们不仅从上海市场买回了大人小孩、父母亲友的过年新衣服,还买回了新居的大床、沙发、衣柜、书柜;
那些年,其他地方买不到的紧俏药品,上海市场万国大药房里有……
后来,上海市场凭着多年来集聚的人气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变身成为洛阳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步行街路面很宽,不允许车辆通行,两侧是服装、电器、影楼、超市、麦当劳快餐等各种店面,形成当时豫西地区最大、最豪华的步行街。
上海市场商业提档升级,人气也更旺,周边县区的人更是慕名而来,整日熙来攘往,人流如钱塘潮涌。
记得有年三八节,我和几名同事吃完晚饭后,看时间尚早,便提议去工人文化宫K歌。到了那里,却因为没有提前预订,没房间了。
乘兴而来,败兴而回,于是闲逛步行街。夜晚的大街小巷,霓虹灯光影摇曳,店铺里灯火通明,其繁华和热闹与白日相比,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时代在大跨步向前,洛阳也在不断发展,上海市场的主流商业已从引领时尚消费转变为大众消费。
随着万达商圈、中央百货、新都汇、泉舜商圈的迅速崛起,上海市场的人气和经营状况不再“独霸一方”,不再像以前那样红火,步行街封闭改造,青岛路被打通,不再限制车辆通行,昔日熙熙攘攘的人流被穿梭的车流取代。
曾经引领洛阳消费时尚潮流的上海市场,风光不再,但那些年和上海市场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永远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摄影/洛水无痕
者
作者简介
韩晓红笔名洛水无痕,东升二中教师,洛阳市作协会员,平淡做人,平常做事,朴朴实实写一点点小文字。
朗读者简介
卓玛河南洛阳人,深爱家乡!享受曼妙的读书时光,从文字里汲取营养和智慧。用声音去传递美好!
THEEND
晚报副刊精读
编辑:涓涓
审核:赵怡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baobianji.com/wbxg/14119.html